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城市风采 >

郑州经济发展的五大“软肋”

时间:2009-12-17 16:42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郑州作为河南省会和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在全省处于特殊的地位,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河南省委、省政府对郑州的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中原崛起看郑州,郑州不仅应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起“领跑”使命,还应努力争当中部地区的领头羊。但目前,整体上看,郑州市在全省的经济首位度不高,龙头带动作用不强,在中部各省竞相通过城市群打造区域增长极的新格局中,尚未形成有效聚集、整合区域资源的强大辐射力。
    一、工业实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在加速推进工业化阶段,工业是经济实力的最主要标志,郑州市的工业短腿直接制约了其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一是工业经济规模不够大,发展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2006年,郑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15.5%,远低于武汉的38.2%,在中部及周边8个省会城市中仅略高于太原。从发展速度上看,虽然2002年以来,郑州规模以上工业年均增速(23.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但仅居全省第五位,不仅落后于济源(30.1%)、洛阳(28.1%)、焦作(26.2%),而且落后于商丘(24.2%),在全省工业发展中的领跑作用发挥得很不充分。二是工业结构层次低,能引领未来的优势产业尚未形成。目前,支撑郑州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仍然是煤、电、铝、建材等资源粗加工型产业,高耗能、重化工企业较多,2006年,煤炭、有色、建材、电力四个行业的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2.3%。产业链条短,高附加值和深加工产品少。比如,铝工业是郑州的优势产业,但主要是氧化铝和电解铝,虽然目前正在建设高精度铝板带材、铝板带箔等一些项目,但和外省正在发展的飞机用铝镁合金等项目相比,仍有差距。集成度高的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非常薄弱。去年,郑州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只有2.7%,低于安阳、新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和开封等市,仅居全省第9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只有25.6%,比周边的合肥、武汉、西安分别低15.9、12.4和10.8个百分点。虽然也有宇通、郑煤机、思达高科等一些行业中的知名企业,但始终是星星之火,尚未燎原,未能在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方面形成产业优势。在省内,装备制造业比不上洛阳,生物医药比不上南阳和新乡,新能源比不上南阳,新型功能材料规模比不上许昌和南阳,难以引领全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而目前,武汉已经由一钢独大发展为汽车、钢铁、光电子等多个优势行业,2006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钢铁、汽车及机械、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石油化工、烟草及食品、环保、家电制造等八大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8.7%。南昌已成为全国4个国家级光电子产业基地之一,初步形成了4大产品生产基地和优势产业集群,即以台湾东元电机、香港格林科尔和宁波奥克斯等企业为代表的空调制造业基地;以TCL、先科等企业为代表的视听产品制造业基地;以金鼎软件、先锋软件、泰豪信息等企业为代表的重要软件产业基地;以联创光电等企业为代表的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产业层次低必然导致产品层次低,目前,郑州的主体产品仍是煤、电、铝、建材、食品、纱、布等,电视、空调、洗衣机等家电产品基本空白,2006年,郑州汽车产量4.77万辆,与自己比增长了33.2%,但仅是武汉的17.8%、合肥的22.6%、南昌的49.3%和长沙的66.5%。三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少,自主创新能力弱。郑州工业企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数量多、规模小,在全国有影响、在全省是排头兵的龙头企业不多。2006年,全国500强工业企业中,郑州市只有宇通1家,而周边的石家庄有4家、太原和武汉各有3家、合肥和南昌各有2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郑州有2家,而武汉则有8家。科研投入少,创新活力不足,技术市场不发达,带动全省向内涵式、集约型增长转变的能力不强。2006年,郑州市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武汉为2.08%,是郑州的两倍还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与沿海发达地区差距巨大,也远低于中部的武汉和长沙;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0.8亿元,比武汉少1倍,比长沙少3.78亿元。四是从郑州自身来看,六个县(市)支撑了郑州工业的半壁江山,与中部兄弟城市及周边的石家庄、西安、济南等省会城市相比,郑州市区的发育程度还不够高。同时,虽然县域经济实力相对较强,但产业结构单一,基本上还都是以黑(煤炭)、灰(水泥、耐火材料)、白(造纸、化工)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为主导,在国家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下,在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这种依靠消耗大量资源、牺牲环境来支撑的产业结构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制约。
    二、开发区发展水平不高,增长极作用不明显
    整体上看,郑州市在工业发展中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发展迟缓,集聚效应不突出,尚未形成项目建设的园区化、布局的集群化和发展的集约化。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规模小、水平低,不仅落后于武汉东湖高新区、西安高新区等周边省会城市的一些开发区,而且落后于西部呼和浩特的如意开发区。2005年,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郑州高新区在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出口创汇等方面分别居第33位、36位和30位,落后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和济南、西安等周边城市。2006年,郑州经开区工业总产值仅7亿元,只有合肥经开区的63.6%、太原经开区的11.4%、西安经开区的2.3%和呼和浩特如意开发区6.3%;郑州高新区工业总产值345.7亿元,也远低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860亿元、太原高新区的520亿元、合肥高新区的502亿元和西安高新区的870.43亿元。集聚效应明显落后,尚未形成特色突出、支柱作用明显的产业集群,在推进我省自主创新、带动全省经济增长中没能发挥出应有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光电子产业实力雄厚,是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光通信领域最强的科研开发基地、最大的IC卡网络产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激光设备生产基地,而且正在建设汽车电子产业基地和手机产业群。西安高新区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形成了从设计、芯片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完整的产业链。呼和浩特如意开发区以TCL王牌电器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初具规模,创维集团、银安公司等骨干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具有集生产、加工、研发、配套、出口等能力为一体的专业化、系统化、规模化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长沙经开区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支柱企业为龙头,构成了以工程机械为核心产品的三一企业集群,通过引进北汽福田、博世汽车电器、日立汽车电器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聚集了120家本地企业为之配套,形成了一条从零部件到整车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园区发展后劲不足,缺乏强劲的国际性大企业集团,缺乏能够在发展中抢占制高点的重大项目。2006年,济南高新区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家;南昌高新区引进瑞士ABB公司建立南昌ABB泰豪发电机有限公司,未来投资将达1亿美元;摩托罗拉、诺基亚、普洛斯等一些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一些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影响较强的企业落户长沙高新区。
    三、服务业发展层次低,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亟待加快发展
    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又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城市,加快发展服务业具有很多先天优势。但总体看,目前郑州服务业发展水平在周边省会城市中只居中游。2002年以来,郑州第三产业年平均增速13%,并不是全省最快的,比南阳市低0.6个百分点,也慢于周边的济南、石家庄和合肥。第三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006年为42.7%,比2002年下降了3.3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周边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合肥、太原、济南和西安市6.7、7.1、4、8.5、4.8和10个百分点。特别是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水平不高。农信社、商业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的实力很薄弱,至今没有一家外资银行,资本市场发育不够,上市公司较少且融资能力有限。现代物流业比重低,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市场发育不规范。2005年,郑州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87.8亿元,仅占生产总值的5.3%,而武汉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几乎是郑州市的三倍,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1%;郑州4A级物流企业2家,3A级物流企业1家,分别比武汉少1家和3家。
    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不够快,经济活力还不够强
    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面,2006年,郑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仅为全省平均水平,比武汉市低10个百分点。从全省范围看,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低于济源、许昌、洛阳等市。同时,非公有制企业还存在着品牌不响、规模较小、水平不高等问题,缺少规模大、效益好、有影响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政府在引导民营企业家放宽眼界,下决心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优做长方面还没有把工作做足,还需切实激发经济迸发出更强的活力和动力。
    五、经济外向度低,利用外资规模小
    由于产品结构不合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少,导致出口产品层次低、创汇能力差,开放型经济规模小。2006年,郑州出口总额17.9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仅为9.9%,在中部省会城市和周边的济南、石家庄、西安9市中,出口规模居第八位,仅略高于南昌0.7亿美元,外贸依存度居最后一位,远低于合肥(36.4%)、太原(32.4%)、武汉(24.7%)、西安(22.9%)。并且,近年来外向型经济发展速度不快。2002年以来,郑州外贸出口年均增速27.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在全省仅居第十二位。
    在利用外资方面,虽然2002年以来,郑州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年均增速达到60.9%,在全省居第二位,但低于增长最快的洛阳市22.9个百分点,且规模很小,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居第20位,仅为武汉的30.5%、长沙的50.7%、南昌的58.1%,分别低于合肥、西安1.1亿美元和2.1亿美元。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郑州市和长沙市相比也有较大差距,2006年,郑州市引进省外资金130.2亿元,而长沙市则为203.1亿元。造成这种情况,既有发展基础的制约,也与投资环境不理想、开放意识、发展意识不够有关。在世界银行最近公布的《政府治理、投资环境与和谐社会--中国120个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报告中,郑州市在“外资企业投资环境”排名中列第60位。在招商引资中还存在“重招商、轻服务”问题,个别地方甚至“敲开门招商、关起门打狗”,盯项目的韧劲还不够强,承接的产业转移和利用外资项目多是传统产业,真正能够提升郑州区域竞争力和利用外资总量的工业大项目不多。
 
  (责任编辑:玮锋)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