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韶关经济发展加快,增长速度连续三年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545.87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7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62.5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5.55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503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4.2:48.5:37.3调整为2008年的14.2:48.1:37.7。多项重要经济指标上新台阶,经济运行呈现改革开放以来最好发展态势。
韶关是广东的重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国家先后把韶关作为华南重工业基地和广东战略后方来建设,建立起韶关钢铁厂、韶关冶炼厂、韶关挖掘机厂、凡口铅锌矿、大宝山矿等一大批骨干工业企业,奠定了韶关工业在当地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七十年代,韶关已成为广东重要的工业基地。八十年代以来,韶关的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近几年,韶关工业紧紧围绕“建设粤北经济强市”的目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培育以冶金、电力、烟草为主的支柱产业。目前基本形成了初具特色的以采掘、有色金属冶炼、钢铁工业、铸锻件、建筑材料等资源型行业组成的重点产业,以机械制造、轻工、石油化工、电力等行业为主的加工工业,以电子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行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三大类工业门类综合类工业城市。2008年工业增加值完成235.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 100亿元。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钢铁、有色金属、电力、机械、烟草、制药、玩具等七大支柱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8%;其中,韶钢集团年产钢能力已突破500万吨,跻身世界钢铁企业100强之列;韶冶集团经过三次的技改,生产能力现已达到年产铅锌20万吨水平,连续多年被列入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和最佳效益企业;韶关发电厂经过六期的工程建设,现安装机组9台,总容量为924MW,年发电约70亿千瓦小时;韶关卷烟厂2004年年产突破30万大箱的生产能力,是“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一”,“广东省工业企业200强之一”。近年来,建设发展的与东莞市合作共建的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通过了省的认定,并获省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5亿元。
韶关农业优势明显,气候资源优越,人均耕地面积在全省排第一。由于近几年加强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77.8亿元。形成了蔬菜、优质稻、优质畜禽、优质鱼、特色水果、竹类、烟叶等七大农业主导产业,2008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235.09万亩,总产量84.46万吨,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84.74万亩,总产达38.94万吨;花生种植面积60.32万亩,总产量10.11万吨;肉类总产量13.5万吨,其中猪肉产量10.49万吨;水产品产量6.25万吨,三角鲂等优质特色鱼已落户多数大中型水库,全市优质鱼养殖面积所占比重逐年提升,2008年面积比重从约20%上升到50%,优质鱼产值达到占全市渔业产值的60%;蔬菜播种面积达到99.7万亩,总产量131.79万吨;沙田柚、三华李、一六李、柰李、青梅、大果枇杷等优质特色水果面积从小到大,目前已达18万亩,超过全市水果35.01万亩面积的50%;全市毛竹林面积增加到100多万亩,丛生竹林发展到60多万亩。5万多亩人工种植的甜笋竹,亩收入普遍达到500-1000元;全市烟叶面积发展到21.11万亩,产量达到2.88万吨。全市由市政府认定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7家,其中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6家、省级扶贫农业龙头企业9家。37家市级龙头企业中,建立了专门研发机构的有19家、专门质检机构26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2家、绿色食品认证6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8家;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的有7家。实现销售收入达27.7亿元;紧密型带动农户18.1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39%。我市有9家企业生产的10个农产品被评为2008年省名牌产品。全市累计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生产企业(组织)39家、绿色食品生产企业12家、有机农产品生产企业4家。“三品”基地66个,产品多达115个,数种丰富繁多,合计年生产能力20.3万吨。我市依法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47个。登记社员5815人,带动农户4.9万户。经营领域涵盖种养、加工流通、服务等产业。2008年我市有9家合作社被列入省级合作社示范单位。翁源县荣获“中国兰花之乡”称号。
2008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1.3亿元,创多年新高。有水果、蔬菜、粮食、小商品、布匹、水产品等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和建筑材料、装饰材料、日用百货、农副产品、摩托车、野味山货、旧货交易、机电产品等商品专业街。沃尔玛、益华百货等著名零售企业在韶相继开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饮食、信息、房地产、中介服务等服务行业呈快速发展势头。全年接待旅游者人数104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2.6亿元,被评为“最具旅游活力的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和“首届广东最受欢迎自驾游目的地”。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74.4亿元,来源于韶关的财政总收入106.4亿元。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4亿元。
2008年全市实际吸收外资1.82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4亿美元,其中出口5.78亿美元,进口8.22亿美元。全市口岸通关货运量410万吨。全市外资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规模以上外资工业完成增加值34亿元,其中玩具工业增加值5.8亿元。我市出口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新技术、机电、电子信息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呈现新亮点,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24.7%,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达17.8%。加工贸易出口2.6亿美元,占全市出口的45.2%,比上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积极效果,对韩国、东盟、日本的出口分别增长了116%、12%和18.1%。韶关直通香港集装箱货运班船恢复通航,开辟了至香港的水上通道。韶关铁路口岸“内陆港”建设取得新成效,积极争取铁道部的优惠运价,开通了韶关至深圳盐田港的集装箱铁路运输专列,打通了韶关铁路出海通道,使企业降低了15%以上的进出口物流成本,增强了区域竞争能力。韶关已成为国内外客商的热点投资地区。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3.8亿元,投资率创改革开放以来新高,有力地拉动经济增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1.5亿元。列入广东省重大项目建设盘子的项目13个,数量在全省居第三位。
大力加强科技工作,区域创新体系、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发明专利申请量居山区市前列。2008年,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重新认定,全市有1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年末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9家,其中省级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85家,乳源东阳光公司铝板带产品(HFF)成为我市首个中国名牌产品。省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3个,特色产业基地总产值102亿元。全年取得科技成果84项,其中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获省科技进步奖、77项获市科技进步奖。全年实施“火炬计划”28项,其中国家级9项;实施“星火计划”49项,其中国家级2项。申请专利407件,专利授权265 件,其中发明授权25件。乳源东阳光公司经国家批准设立了我市首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