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青岛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动员大会在市政府会议中心隆重举行,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梁桂,科技部高新司巡视员耿战修,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崔建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书坚,市委常委、副市长、青岛高新区工委书记张惠,市人大副主任马泽,市政协副主席、青岛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伟等领导出席大会。
在动员大会上,省科技厅副厅长崔建海宣读了科技部《关于同意青岛高新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方案的函》,市委常委、副市长、高新区工委书记张惠代表青岛市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领导小组分别与高新区各园区所在区政府签订了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目标责任书,科技部领导向高新区颁发了国家数字化家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牌匾,向南车四方颁发了国家高速列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牌匾,向青岛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市南软件园颁发了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牌匾。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书坚对青岛高新区开展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他指出,启动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意味着青岛高新区将被优先纳入到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的宏观布局中,成为承接国家重大创新资源,承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实现国家创新发展导向与地方创新发展需求相结合的重要平台,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支撑点,希望青岛高新区抢抓发展机遇,以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工作为契机,将青岛高新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明示范区,为全面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促进全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应有的贡献。
复合推进、要素集成,生态科技新城建设进展喜人
青岛高新区主园区是青岛构筑“一主三辅多组团”现代化城市框架、推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决定性环节,是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重要起步组团、关键圈层和核心区域,承担着建设青岛第三代生态科技新城的重大历史使命。自2008年5月开工建设以来,高新区努力谋取后发优势,通过实施饱和性投资,主园区搭建起高标准基础设施、特色水系景观环境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引进了中科院光电院青岛研发基地、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中科院青岛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了10万平方米孵化器、6万平方米企业加速器、4万平方米科技人员公寓等创业载体;构建了4级创业孵化体系、“9+1”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引进了拥湾创投、海银达等5家创业投资机构,与瑞士磐石、软银中国等创投机构合作成立创业投资联盟;实施了以三网融合为特征的高新区数字化园区建设;初步形成了“3+1”主导产业格局(即重点发展高端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超前发展高端服务业及总部经济),引进了总投资达275亿元的69个高端项目并将陆续投产;新获批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国家兴贸基地、1个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高新区主园区发展层级和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2009年青岛高新区被科技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科技管理先进单位。
多点引领、区园联动,创新创业体系构建成绩斐然
青岛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经过2006年6月的扩区和2007年11月的管理体制调整后,形成了由高新区主园区、青岛高科技工业园、青岛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青岛科技街、青岛市南软件园五个园区组成的“一区多园”发展格局。
围绕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工作,青岛高新区各园区不断探索创新发展路径。青岛高科技工业园以产业高端、研发创新、创业服务为特色,突破了单一工业园发展模式,实现由“园”到“城”的转变。引进建设了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科院兰化所青岛研发基地、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引进建设了东软软件园、通信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高端产业,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7家,特锐德成为创业板“第一股”。青岛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以建设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自主创新示范园区为目标,引进建设了海信电器三期液晶模组LCM及背光源生产线、海立电机冰箱压缩机、冰箱压缩机控制芯片等项目,一举改变了我国LED液晶模组和高端智能温控技术依赖进口的局面,增强了试验区主导产业自主创新的能力。2009年,试验区内企业申请专利345项,其中发明专利129项。青岛科技街确定了一基地、三中心、四组团创新发展思路,即:数码创意产业基地、科技产品营销中心、科技企业孵化中心、技术产业交易中心、科技与家庭组团、科技与商业组团、科技与文化组团、科技与生活组团。规划了总投资3.92亿元的青岛科技街数码创意园,将形成软件研发、动漫制作、商品流通、金融服务、楼宇经济、商务服务等完整的产业链。青岛市南软件园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两化融合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内外并举、软硬兼施、特色发展、错位竞争”的总体思路,建成青岛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园,搭建了动漫游戏产业公共技术平台、IT服务外包平台等一系列平台,在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数字动漫等领域实现快速发展。青岛软件园发展有限公司被批准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
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高新区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10亿元,增长18.3%;实现工业总产值490亿元,增长22%;实现进出口总额20亿美元,增长10%。目前,高新区已经成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和通信产业基地、国家海洋生物和医药产业基地、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化家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国家高速列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国数字化园区试点单位;拥有国家级孵化器3个,总孵化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近300家。
线路清晰、目标名确,创新型科技园区蓝图织就
到2015年,青岛高新区将实现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区域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突破,建成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科技园区。
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园区的主要目标是:
――建成区域创新中枢。建成能够高效、广泛吸纳全球创新要素以及促进创新要素流动、融合的创新创业体系,成为半岛创新圈中最突出的创新平台、中枢和载体。到2015年,区域研发总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5%以上,财政科技拨款占区域财政支出比例超过6%,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园区内企业总数比例高于50%,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下的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占当年新注册企业数比例高于65%。
――构筑规模经济优势。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3个以上国内领先的优势产业集群。到2015年,力争培育2家产值100亿元级的高科技企业,5家过50亿元级的高科技企业,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例达到15%左右,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
――形成创新竞争强势。基本建立起相对完备的知识载体、创新公共服务网络、科技投融资体系、有效的知识产权形成与保护机制、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创新环境,通过内外协同的力量整体上实现从外向型经济优势到自主创新强势的根本性转变。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率高于35%,高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占区域营业总收入的比例高于30%,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总收入占园区营业总收入的比例高于60%,区域万元增加值能耗低于0.25吨标准煤、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低于0.5千克。
――构建高端知识型园区。重点把高新区建成集高端商务、科技研发、创新创业、和谐生态为一体的知识型园区,成为全球创新要素、创新平台、创新载体流动的枢纽,成为半岛创新圈中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领军力量。到2015年,全区每万名就业人口理工类本科以上学历人数高于2500名,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的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达到21件以上,各类上市企业数量累计达到50家以上,区域净利润占营业总收入比例高于8%。
今后五年,青岛高新区将围绕汇聚创新资源、引进创新人才团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实施三十四项创新工程。一是汇聚各类创新要素资源,重点建设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主园区、中科院光电院青岛研发基地、中科院兰州化物所青岛研发基地、中科院青岛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青岛国际科技合作园等创新载体;二是加快创业孵化体系建设,整合56家孵化、中介、创投机构,成立孵化器联盟,新建30万平方米孵化器和加速器,总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到500家;三是建立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一批联合实验室、技术中心、大学生创新基地;四是引进培育20个高端技术团队和100名高层次人才,建设创新人才高地;五是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深化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引导企业成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主体;六是建立各园区间协同发展机制,实现高新区“一区五园”创新创业资源的整合,在各园区间形成产业协作、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崭新局面;七是构建多层次投融资体系,大力推进代办股份转让试点,引进创业投资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抵押、科技保险等灵活多样的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八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海洋仪器仪表、新型显示、光电装备、海洋药物与生物材料、新型能源装备、现代服务业等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九是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形成运输装备、数字家电、信息通讯等3个以上国内领先的优势产业集群。到2015年,青岛高新区将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创新经济培育、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全面完成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所设定的十三项考核指标,建成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科技园区。中国规划网南京8月20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