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成就浦东经验
时间:2012-06-11 13:23来源:大江晚报 作者:为之
|
|
浦东新区是全国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上海探索“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的先行者。2007年以来,上海把筹备世博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契机,世博园区的大部分就坐落在浦东,为这里注入新活力。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经验是什么?对芜湖有哪些启示?沿江城市开放20周年之际,记者专程赴上海专访了上海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长江促进会常务副理事长王战。
记者:当年浦东新区开发开放,最主要的创新之处是什么?
上海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长江促进会常务副理事长王战:主要是两大创新:一是“不搞特区搞新区”。当时的主要想法是充分发挥新区带动作用,但一搞特区就必须要“通行证”,这样一来,就以黄浦江为界,人为地把浦东和浦西分开了,不可能起到带动作用。小平同志提出,要通过浦东新区的开放来带动上海,进而带动长三角、长江流域,经过22年的实践检验,证明这个路线是正确的。现在,浦东新区模式被全国很多地方学习,比如滨海新区、两江新区、舟山新区等。
第二个创新是“不建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功能开发区”。浦东当时划定了五块功能区:陆家嘴是金融核心区、金桥是出口加工区、张江是高科技园区、外高桥是保税区,另外还划了一个六里现代生活园区。六里生活园区就是现在世博园区的所在地,那时候还是一块破破烂烂的地方,周围有造船厂、钢铁厂等等。通过举办世博会,带动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面貌改善,居民素质提高,有力推动了发展方式的转变。今天看来,不建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功能开发区的模式也成功通过了实践的检验。
记者:浦东新区开发升值后,土地开发成本变高,会不会削弱招商引资优势?
王战:浦东新区确实一度面临创新转型问题。像当时集聚很多外资企业和工厂的金桥,随着浦东开发进程的深入,土地成本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浦东新区作为全国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行了很多探索。
首先就是区划调整。以前的浦东面积约有500平方公里,区划调整后并入了南汇区,现在有1200平方公里左右。这种合并不是为合并而并,而是形成了一个“金三角”,把三个中心连成了一块。其中,洋山港是航运中心,2005年开港,目前上海的集装箱运输量居全世界第一位;陆家嘴是金融贸易中心;浦东机场现在已经成为国际空港,是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上海整个空中货运量居全世界第三。
在这个“金三角”里面,张江是高科技园区,也是仅次于中关村的全国第二大高科技园区。浦东新区在实施产业转移方面,充分利用了港口能够运输重型装备的优势,在临港新城积极发展重型装备业。因为像飞机制造、造船工业中的一些大型部件和核电设备等,是很难通过铁路公路运输的,利用港口运输,问题就迎刃而解。
记者:区划调整只是第一步,后面是不是还要进行产业转型?
王战:对,转型一直都在进行。张江高科技园区就在不断转型升级。比如它的IT产业以及制造IT产品的装备业。做芯片、晶圆都需要设备,这些设备以前都由国外进口,现在浦东自己就能做。
外高桥保税区现在进口比重明显增加,不光做双边的进出口,还积极向新业态发展,向国际贸易中心转型。例如,一些坐落在外高桥的商家,直接做第三国之间的离岸贸易业务。现在信息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新业态更加风生水起。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浦东的金融中心也在转型发展,像金融期货业务等,都发展起来了。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