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的悟性,昂扬向上的正能量,“知行合一”的军人作风……这就是赵勤玉。在朋友引荐下,走进韵玉堂拜访了这位皖西才子,古朴典雅的画室,仿佛一下与世隔绝,外界的纷扰转眼成宁静、清幽,墙上挂满了不同风格的山水画作,或清新淡雅,或浓墨重彩,不一样的山水,体现了主人别样的情怀。 热爱山水的深情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谈起画作,赵勤玉谈到自己的家乡,安徽六安的山山水水就象六安瓜片驰名一样,滋养了其健康成长;吴楚文化与北方文化相融的深厚底蕴,孕育了其性灵。 赵勤玉的山水画,用他的话说,大别山的一草一木、一峰一壑早已印在其脑海里、了然于心,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个365天,那里的草木葳蕤,松绿竹黄;那里的松涛阵阵,风荡林海。早已都化作深情的笔墨,融入作品。 他回忆,十三岁时一次去同学家不经意的发现,看到其父亲《芥子园画传》,莫名其妙被深深吸引,于是借来细读。那是一本过去初学中国画技法的教科书,可以学习用笔、写形、构图等基本技法,从中可以体会到古人技法的优良传统。赵勤玉如获至宝,他胆大心细又觉得好玩,于是潜心梅、兰、竹、菊、人物、山水等练习,并特别注意从现实生活中吸收创作的源泉,临摹和参考古人的技法。渐渐掌握了入手的门径、传统技法,而后从写生到素描,再到创作,一学就是三年。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善于识别与把握时机是极为重要的。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象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象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赵勤玉也许就是这样的人,他与韩美林先生的机缘巧合,让他看到了韩美林先生妙笔生花的神奇,韩老师随便怎么一画,漂亮的无以复加,也从中得到了启迪,向其勤学,让其作品有了质的提升。家乡山水为赵勤玉老师的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后来,尽管他曾涉足多少名山大川,但对家乡山水的浓情厚意,看其作品自不必多言。 执着美好的激情 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而来。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赵勤玉老师当兵去到南京军区空军机关,适逢新兵连第一次出板报比赛,他一举夺得第一名,让战友们刮目相看;年底时,春节书画联欢,出手不凡又是深得大家好评,成为艺术人才的不二人选;后被调到师部,不断培训、学习、深造,到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油画。 八年的兵营生涯,赵勤玉的油画在那个人人都不太富裕的年代,已有人愿意以半年的工资来购买,可谓“混”得风生水起。但他却意外地深深爱上了烙画这门传统艺术珍品,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 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立体感强烈。他真诚向一位烙画师请教,但“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没有肯教他,赵勤玉理解却很无奈。一次偶然的机会,电视上有一个关于烙画的采访,并有烙画师现场创作,他用心领悟,茅塞顿开。 从此,他刻苦钻研,用作品说话,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所创作品明晰的层次、灵动的造型,形神韵兼备,连烙画师也叹服。一位文化人观其作品后直呼:中国烙画非遗传承人!他表示,他这人就是个工作狂,特有激情,是纯粹的、心无杂念的喜欢,并特别希望能将这些传统文化传递下去,让更多人掌握,在传承中发展。 挥洒翰墨的痴情 赵勤玉对中国传统的山水水墨画更是情有独钟,他认为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有人说,赵勤玉老师的水墨画无论构图、用墨都属于墨气淋漓、大开开合一路;也有人说,赵勤玉的山水画有气势,乱云飞渡中有氤氲的感觉,嶙峋怪石音有动人细节,粗放到似有若无,细微至一枝一叶,绘画的传承无缝盈溢于笔墨宣纸。“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一切绝非偶然。他在山水画创作中不仅注重描绘大自然生态环境中“野山野水”和秀丽风光,显示物象的生命力;而且认真学习,注重传统理论和创作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新技法,不断丰富水墨世界的表现语言。 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先生曾言:“造化天地,有神有韵,画者能夺其神韵方为真画”。赵勤玉追师郭公达,在传统与现代,在理论与实践及相关艺术中,汲取营养、日益精进。他学习郭公达老师承继黄宾虹的笔墨精神,使之有洒脱灵动,又不失浑然苍劲;他敬畏郭公达老师对自然原始性的缅怀,让作品多些古远与苍茫之感。赵勤玉说,山水画作为我们的国画,传统山水画在观念上,讲求以形写神,气韵生动;在技法体系较为封闭、保守,稍趋于程式化。而现代山水画则更强调形式、个性;在技法上,较为开放,因而灵活、多变。水墨山水画看似只有纸、墨和水,其实纯水墨山水要画好很难。要以水墨勾、皴、擦、染、点、干、湿、浓、淡、焦写出,一收一放、一起一伏、一转一折,心中有山,意中有水,这样的水墨世界才有性灵。创作中要注意处理纸和水的关系、水与墨的互相渗透,落笔无悔,不可重复。 中国画有着极具特点的内蕴式表达,形与神,意与象,气与韵,法与理在传统水墨图示中对意境和情感的精神性传达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采访中,赵勤玉为了更透彻、明晰地展示山水画的魅力,他边说边拿起画笔,在宣纸上勾勒起来,或浓或淡中,远山近水已呈现在眼前,山中的多样性植物已生机勃勃,忽然间,小船已在水中荡漾,大雁已在天空翱翔,落款“云来山亦好,云去山更佳”,整幅画,气韵相随,一气呵成,“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如今,只要提到赵勤玉,不必提其栩栩如生、色彩明快的油画;也不必提韵味悠远的烙画;单就山水,赵勤玉崇尚自然天成,不只是为追求视觉上的感官享受,更多是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共振,提笔墨,抒性灵。 (责任编辑:白雪松) |